对于众多曾经在江西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来说,张癸可谓是比较特别的一位!他是从北大荒黑土地“转战”到红土地的知青。之所以能够与江西红土地结缘,张癸无比怀念地说:“那时,是多亏了我姐啊,是她帮我提出申请,通过各种关系把我从遥远的黑龙江调到江西九江星子县。因此就有了与江西的这段红土地情缘。”
在张癸的知青故事中,我们得知,在赴江西当知青之前,他已在黑龙江度过了长达8个年头的知青生活。他说:“我是1969年1月报名下乡的,3月赴黑龙江。那时,我只有15岁。”在这句非常平实的话中,我们却感受到了张癸对当年下乡的深刻记忆。当时他年纪虽小,却对上山下乡似乎已作了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的心里准备,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坚强,勇敢……这些都早装进心里。所以往黑龙江出发那天,他似乎显得特别坚强,并不像其他一些同龄孩子那样在离别的车站哭哭啼啼。“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毛主席的话让他对上山下乡充满了想往。他和很多勇敢的学生一样,在火车上唱着“中华儿女志在四方”的歌曲,带着理想和青春冲动,带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一腔热血,到了遥远、神奇、陌生的北大荒。
北大荒的生活环境是恶劣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用滴水成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鹅毛大雪说下就下,“大烟儿炮”刮起来,根本就睁不开眼睛。在外面干活不到一小时,就冻得手脚麻木,眼泪成了冰溜儿。夏天蚊子出奇的大,经常被叮得脸、手、脚到处是红包儿。一日三餐除了大白菜,偶尔有点土豆之外,几乎一年也吃不到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大米饭或者饺子,只有生病时才能享受喝片汤病号饭的待遇。提起当年的这一切,张癸至今还历历在目。
原本以为北大荒的生活很苦,但他到了江西,感觉江西更苦。虽然江西冬天冰雪少,但也是刺骨的冷,北大荒一年一季收成,而在江西是一年两季稻,所以在江西一年四季都是农忙,特别是在“双抢”季节,那农忙的情景用“疯狂”两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伙食也极差,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辛苦种的茄子,却吃不到茄子,因为他们生产队要把茄子剥干净运到集市去换钱,而剥下来的茄子蒂则成了他们的菜了。茄子蒂又硬又粗糙,难以咽食,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只能化茄蒂为美食了。
聊起江西的知青往事,张癸对江西的农民最有感触。他说:“那里的农民不但勤劳、善良、纯朴,而且还很‘神’!记得有一次,天气非常闷热,没有一丝风,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橘子果园里锄草,看到一位老农对着丘陵山谷旷野长啸一声,忽然间就感觉橘子树摇动了起来,紧接着就是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当时的情景实在让我惊讶。所以那里的老农给我的印象就是‘神’的感觉啊!”
农民勤劳、善良、纯朴,张癸是非常感念的。他回忆道:“有一次,我陪同一位老农挑着果园的梨子到集市卖,那位老农是土改时的老党员,非常善良朴实。路上,看着老农吃力地挑着担子走路,我几次想与他换换肩,让他歇会,可是他都拒绝了,因为他对我们知青是非常照顾的,生怕我这个年轻小伙挑不习惯,吃不消呢。到了集市,又遇到几个非常‘强势’的乡镇干部以最低廉的价格强行要买老农已分好档次的‘最高档’的梨子,老农不同意他们的价格时,不但被他们数落,还被他们强行要拿走梨子。老农被他们这样欺负,也不吭声,任凭他们数骂。我当时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亮出了知青的脾气,站出来大声与他们对骂‘这个价格不能拿走我们的好梨!你们爱买不买,不买拉倒!不要这么蛮横无理!’愣是赶走了他们。”经历了这一次农货买卖,张癸看到两种人态度和品质的极大反差,一种是农民的善良纯朴,一种是乡干部蛮横欺压。自那以后,他对农民特别理解,心里也暗暗地想:“不管以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不能瞧不起农民啊,因为自己也曾经当过农民,在下乡受苦的时候,是勤劳善良的农民照顾了我、帮助了我,我们应该对农民心存感激。”所以,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张癸对同事、下属都是非常热情、和善的,即使是上班时见到扫地的清洁工,他也是非常客气地向他们问好致意。
当我们好奇张癸15岁就当了知青,而且知青生涯长达近10年,他是如何从知青走到今天的上海侨联副主席的呢?张癸感慨地说:“那是心中对知识文化的渴望、对美好明天的想往让我没有放弃学习。”在黑龙江,尽管工作很忙很累,没有时间看书,他们只能在晚上休息时躺在炕头上看书。而当时农场的书籍是非常稀缺的,有意思的是,当年的知青从学校图书馆里“偷带”了一些“禁书”,成为那个年代能够获取的重要精神食粮。在江西,他也没有停止对学习的追求。恢复高考后,他刻苦勤奋复习,考上了江西师范学院,在那里读了4年历史专业本科,毕业后在九江市第三中学当历史老师,既要任教初中班和高中班的中外历史课程,又要带初三毕业班的班中任。那时教学、居住条件都很差,他和同事甚至是住在学校教学楼楼梯底下的亭子间。在经历艰苦繁重的中学教师生涯1年后,考进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1986年回到上海,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在张癸的学习工作履历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小知青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对知识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说:“是知识文化,拯救了我们知青,也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张癸个人小档案:
张癸,15岁赴黑龙江嫩江农场上山下乡,长达8年,期间,因表现优秀,被评为农场劳动模范,17岁当班长,19岁当排长。1976年从黑龙江转到江西九江星子县继续当知青。恢复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江西师范学院,就读本科4年。1982年,在江西九江三中担任历史老师。1983年,考进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1986年研究生毕业回到上海,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95年调任上海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工作、2005年调任上海市侨联工作。现任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华侨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副会长、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