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刚这个名字,注定是和欢笑联系在一起的。在其四十年的从艺生涯中,他主演的《王小毛》、《红茶坊》、《七十二家房客》等诸多艺术作品,不仅在国内外表演舞台和电视银屏上大获成功,由其诠释的王小毛、王老板、小皮匠等经典艺术形象,更是深深地刻在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印记之中。当得知他曾是落户江西的上海知青,《桥》刊便紧紧跟上了王汝刚再回第二故乡的脚步。
2012年12月15日,宜春市宜丰县芳溪镇塘头村,王汝刚带着妻子再次回到了这片他曾经挥洒青春的江西热土。而他四十年前的那段知青往事,也在一条条似曾相识的田间小道上纵横开来。
苏北口音的上海大哥生
“1969年的3月5日,这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的南京路锣鼓喧天,作为学校带头去江西插队的知识青年,年仅17岁的王汝刚在“广阔天地炼红心”和“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的广播声中,踏上了奔赴江西宜丰的火车。说来也巧,39年后的2008年,也是在这个日子,这个地点,王汝刚手举奥运火炬经历了中国腾飞新的历程。对于这种时空的重叠,王汝刚笑言:“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回忆初到公社的一幕,王汝刚记忆犹新。“二十多小时的火车,再加上十几个小时的汽车,我们在出发后的第二天傍晚才到达芳溪公社。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我们说的普通话老俵们听不懂,而他们说的江西土语我们更是摸不著头脑。”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苏北口音的大个子在人群中大声招呼起了大家:“我叫唐哲明,是你们所在大队的副大队长,阿拉也是上海人!”远离家乡,却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老乡老俵”,万里他乡遇故知,王汝刚顿时心头一热。王汝刚说:“从芳溪公社到塘头大队,足足有15里山路要走,天色渐黑,冷风袭袭,和唐大哥边走边聊的句句乡音给了我们家乡的温暖。”后来的日子里,这位苏北口音的上海大哥不仅手把手教会了王汝刚播种、收割等各种农活,还给插队的知青们做起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返沪后,已经70多岁的唐大哥还专门到家里来看我,而我每次去江西时也一定会去看看他。”王汝刚说:“在他对知青的帮助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尽职尽责,他用自己点滴的行动,感染和教育着我时刻要铭记党恩,谦虚务实、为民服务。”
田头的流动收音机
在与当地老俵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王汝刚在当地还有个有趣的外号,叫“流动收音机”。由于交通不变和通讯手段落后,那时候村里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塘头这地方当年实在闭塞,插队五年,我只去过2次县城,许多村民不仅一辈子没去过县城,就连芳溪公社所在的小镇,去了几趟也历历可数。而当地老俵平时谈论的话题,除了每周赶集遇到的新鲜事,就只有村里的家长里短。”
信息闭塞,知识匮乏,王汝刚就“苦中作乐”。有一天,趁着插秧休息,王汝刚对老俵们说:“我来给你们讲故事,解解乏吧。”于是他把《西游记》里的一段《女儿国》故事凭印象讲了起来。谁知这一讲,老表们听着过瘾,天天缠着他讲。后来就索性不要他下田插秧,给他的任务就是讲故事,充当田头的“流动收音机”,每天3分半工分照记,说是“收音机还得付电费呢!”那时10工分能得到3毛钱,一天3工分,可得9分钱。“别小看了那点儿钱,”王汝刚乐呵呵地说,“这可是我第一次以精神文明换取物质文明的成果,也使我渐渐萌生出当一名演员的念头,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王汝刚肚子里的一本《西游记》很快讲完了,但老俵们仍然不“罢休”,缠着他继续讲,好在他头脑反应快,又有讲故事的基础,于是就把小时候在“大世界”里听来的《珍珠塔》、《孟丽君》、《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故事,添油加醋地混串起来,来个“乱说《西游记》”,除了唐僧师徒四个主角不变,其他人物串到哪里是哪里。塘头老俵没几个看过《西游记》,看他吹得有声有色,个个听得着了迷,还都说“这个家伙本事真大,靠嘴巴也可以有饭吃!”
借镰刀借来江西干儿子
“王汝刚在这里还有个干儿子呢!”当地老俵的一句话立刻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原来,当地有个风俗,一家人生了孩子后,第二天早上最先进这家大门的外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就会被认作孩子的干爹或者干妈。“世界上还就有这么巧的事,我借把镰刀还能借出个干儿子。”王汝刚解释说:“当时我才17岁,刚到江西插队落户,自己都还是个孩子。记得那天早上我们去生产队劳动,结果我忘记带镰刀了,于是就到附近老俵家去借。刚一进门就听见人喊,‘来了,来了,来了个男的’,说话间好几个老乡跑了出来,又是放鞭炮,又是给我倒茶搬椅子,我好感动,心想江西人民真热情啊。可当我说明来意后,男主人不仅拿来了镰刀,还抱来一个婴儿,要我做这个孩子的干爹。”
王汝刚告诉我们,他的这个干儿子大名家刘永德,小名叫“刘伢子”,现在也在上海,是一家饭店的厨师。”如果不是他工作太忙,我这次也会带他一起回家看看。”就在采访当天,王汝刚还带着大家来到了干儿子家。刚进门,刘伢子已经80多岁的奶奶一眼就认出了王汝刚,拉着他的手叙起了家常。王汝刚用江西土话向刘奶奶转达着“刘伢子”在上海的情况,刘奶奶告诉王汝刚,他的干孙子今年已经读初中了,他们一家到现在都还时常说起王汝刚第一次来的情景。王汝刚说:“借镰刀借来的儿子,如今他们已经深深走入了我的生活。”
王汝刚的插队趣事还有很多,许多老俵在回忆时总会说起王汝刚带给过他们的种种欢笑。而对于此次慈善捐赠和慰问演出,王汝刚动情地说:“五年知青,点滴是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忘不了这里的点点滴滴,更忘不了这里的乡里乡情。我真诚希望能越来越多心怀故乡、情系赣鄱的朋友能和我们一起,为促进第二故乡的发展和革命老区的振兴,出力尽心。”
个人小档案:
王汝刚, 1969年至1973年在江西省宜丰县插队,现任中国曲协副主席,上海市曲协主席,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