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南京,生于上海,中学毕业后还曾在江西农场插队四年,王禄宁的经历见证了一代人的演变。时光荏苒四十载,如今担任中国福利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的王禄宁,在和《桥》刊记者聊起当年的知青经历,回忆插队生活的点滴故事时,仍难掩内心的怀念与感激。
兵团插队,难忘老班长
1970年4月16日,年仅16岁的王禄宁作为上海市浦江中学的知青领队,来到了位于鄱阳湖畔鲤鱼洲农场的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九团四营十八连,并在那里开始了长达4年的知青生活。四年里,王禄宁和兵团的知青以及当地的老俵们一起,战天斗地挥洒汗水,无怨无悔奉献青春。“插队生活有酸有甜,有苦有乐,年轻的我们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一起,同吃同住、共同训练、共同劳动、相互帮扶,那段日子多么令人难忘啊!”回忆兵团经历,王禄宁心怀感念。
在交谈中,王禄宁多次提到了一位叫吴鹤林的江西老俵,他是王禄宁插队兵团遇到的第一位班长,在插队期间给予了上海知青们无微不至的支持和帮助。初到兵团,繁重的劳动让这群刚从城市走出的知青不堪重负,而艰苦单调的生活环境更是让大家的内心充满着迷茫。吴鹤林作为班里的班长,虽然只比上海的知青们年长一两岁,但却像兄长一样关注、关心着大家的生活。“他设身处地地为我们考虑遇到的困难,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知青的角色转换;他更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知青的榜样,让我们也能顶住压力,顺利完成各种劳动任务。”而在这期间,正是吴鹤林发现了王禄宁的文学才华,并举荐她为连队的农忙工作写通讯稿、出黑板报。王禄宁说:“由此,我后来被挑选到连部当过文书和会计,再到获得回沪上大学的机会,最终回到了上海。可以说,是班长的鼓励激发了我求知的动力,也是班长的鼓励把我推上了更宽更广的发展平台。”
插队四年,受益伴一生
四年也许在人的一生中并不算太长,但是对王禄宁来说,却是她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知青生活让我们经历艰苦,磨难成就了我人生的成熟。上山下乡是我迈出家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那个刻骨难忘的岁月,对我来说是严峻的磨练和考验,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我的人格培育、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始终认为在兵团的四年,为我以后的成长,确立自己人生的价值,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兵团四年,磨练意志。劳动是艰苦的,却磨练了知青的坚强意志;生活是艰难的,却造就了知青的吃苦品质。都说知青苦,而王禄宁看到的,却是艰苦的环境背后,对年轻人意志的锻炼和打磨。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之中,王禄宁得到了特别的生活体验,她不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且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吃得下知青的苦,以后生活中碰到什么苦都不在话下了。”言及知青苦,王禄宁感慨道。
兵团四年,锻炼能力。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迷茫转向踏实,年少无依的王禄宁,面对艰苦而陌生的环境,也曾倍感迷茫。插队初期,因为生存资源分配不均,上海知青、江西知青、当地老表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和争执,而作为学校带队知青,王禄宁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协调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组织能力也日渐提高。虽然那是她还只是个初中毕业生,却能将同行的上海知青们紧密地凝聚在一起。
兵团四年,适应环境。从1973年作为全营唯一一名工农兵大学生进入华东师大读书,到毕业后成为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当时最年纪的外事干部,再到后来相继担任市科协国际部部长、市科协副秘书长、市科协副主席、市妇联副主席和中国福利会党组书记,王禄宁始终在不同的身份转换中追求和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回首如此丰富而成功的人生经历,王禄宁不曾忘记四年的插队经历对她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
深入农村,念百姓疾苦
如果说艰苦的劳动和陌生的环境让王禄宁收获了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能力,那么四年最基层的农村生活赋予她的就是群众观点的树立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在与勤劳朴实的农民的融合中,王禄宁看到了他们干着最繁重的活,过着最艰苦的生活,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善良与勤劳,深切体会到了人民的力量。知青生活使她更了解社会、了解中国、了解自己,增强了对现实的认识能力和判断、适应能力。知青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在与当地农民的长期接触中,深厚的友谊使王禄宁真正认识到了淳朴、友爱、真诚、无私这些人性中最美的东西。这些,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而在其后来数十年的工作中,王禄宁也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在担任上海市妇联副主席期间,王禄宁在积极关心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关心她们的身心健康的基本权益,她呼吁根据“妇保法”的规定“为下岗女工提供二年一次妇科体检”的政协提案顺利通过并实施,真正体现了妇女组织对女性群体的关怀。其关于建立“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的政协提案,也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在此影响和推动下出台的《生育保险》,更为保障妇女权益、提高人口素质和妇女平等就业创造了条件。
2003年3月,在王禄宁和她的团队的努力下,上海市妇联、市信息化办公室等部门发起的“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在上海展开。愈来愈多的普通居民在基层单位和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始走近电脑。随着多年来此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如今,网络知识对于平民百姓,不再是一种神秘难学的高科技知识,反而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很处得来的形影不离的“高智商”朋友。“百万家庭网上行”工程,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其持续推进加快了上海城市信息化工程向更高目标的推进。
采访行将结束,当我们问及王禄宁现在的愿望时,她这样说:“社会福利工作并非一般人想像得那般轻松,没有苦干实干的毅力,要做得来,要做得好,并不容易,而在江西插队的四年,正赋予了我这样的素质。更加实际地为群众做事,为百姓谋福,是我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