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访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曹道云
“在那我了解了农村,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在那我明白了我们需要帮助的人有那么多;在那我勤奋好学,培养了自己埋头苦干的精神;在那我体会到了实干、苦干的价值,这些对我今天的工作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从心底明白,我的价值正是在于多帮助他人!”
来源:《桥》刊第二期   作者:李志春   设计制作:小凤

前言:2007年8月30日中共上海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曹道云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曹道云同志,现任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他在全区率先提出了“应保尽保,应帮尽帮,应业尽业”的工作思路;他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发展社区慈善事业的思路,慈善帮困达到了10万余人次,募集善款2260万元。 曹道云同志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而在他勤恳、务实的背后,又是什么促成了他今天的一言一行呢?是否曾经在江西上山下乡的经历对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来到了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倾听曹道云同志背后的故事。


走进曹道云同志的办公室,案头错落有致,整洁的摆设素雅、大方。坐定后,曹道云开始了他的回忆与对江西的眷恋。

“我是69年3月3日下午三点三十分去的江西” 曹道云幽默一笑,“你看,我与3这个数字是多么有缘啊!就连69年这个数都可以被3整除呢!” 曹道云又向我幽默了一把。在接连不断的笑声中,我们的谈话氛围逐渐融洽。


创新,走出困境的利刃

1969年,曹道云同志插队落户在了乐安县谷岗乡石岭大队,在这块原本一无所有的土地上,曹道云用他的智慧与不断创新的精神将之焕然一新,谁也不会想到,就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队里办起了知青综合加工厂,人人盖起了矮平房,户户养起了大肥猪。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做到这些是何等的不容易啊!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印象最深的是72年、73年时。当时当地的乡民们都还借助穹光照明,一到晚上照明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怎么办呢?我就想出了建造水电站的想法,我觉得,不懂,我们可以看书,但是要走出困境,我们就一定要创新。”很难现象,在当时曹道云是如何建造起他的水电站的,曹道云利用当地水位的落差实现了夜晚全村照明至少2小时的可能,在这过程中,他亲自带头选址、设计、施工、带工、架线……让全村夜晚照明的“不可能”实现了。

“后来,其他村也效仿我们开始了水力发电,而我呢又利用拖拉机实现了火力发电……”

对于创新,曹道云总有他自己的体验,而时时谈起,曹道云时时都兴奋不已:“后来,在我的带领下,我们知青加工厂尝试起了利用当地的木料等资源进行深加工,在这过程中,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推敲和思索,比如锯木头的锯子,要知道这锯子刚买来时是不能用的,一定要把锯片打松之后锯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再比如,加工厂里柴油机、拖拉机等设备的保养,这些开始我们谁都不懂,全部通过我们的学习、实践、创新,一步步从门外汉到后来应用自如。也正是在我们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大家齐齐盖起了矮平房,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我们的骄傲。”


教育,走出贫困的唯一出路

在红色的土地上,曹道云整整工作了十个年头,1979年2月,他回到上海。可是即便回到了上海,他也仍然不忘他对第二故乡的恩情。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所烙下的印痕是最深的,对那段时候的经历也是最有感情的。我在红土地上耕耘了十年,我又怎么会忘记这块红土地上的百姓对我的养育之恩呢?” 曹道云恳切的说着,“于是我那时一直在思索,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我要如何去帮助当地的乡民呢?经过反复的细索,我觉得,一定要从教育抓起!培养起当地的人才,才能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境地。”

于是,在1995年,曹道云联合与他一起插队的战友们共同为乐安县谷岗乡筹集了45万元的善款,建起了如今全县最好的希望中学。而后,他们又出资20万元,在当地建起了全县最好的希望小学,完成了一整套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我们捐助是希望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基础教育环境,如今许多地方往往建立了希望小学,却没有希望中学,这其实并不到位。而只有让他们走完小学与中学后,他们的天地才够宽广,到那时他们便可报考全国各地的大学了,从而利用他们的学识,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新天地。”

曹道云的这一番话,对我大受启发。其实,创新这一理念不是空话,在曹先生捐助教育的做法中,我也看出了他与其他人的不同,他想到了小学与中学的统一,不让断层的出现,这一概念在当下对于我们筹资建造希望学校也是具有启发性的。


感恩,情系你我共同的心

在曹道云的心中,有一幕场景时他永远多无法忘记的,那便是1999年上山下乡30周年的时候,他再次回到了红土地上,回到了他的故乡乐安县谷岗乡石岭大队。

“99年,我回到了我的故乡乐安县谷岗乡,同时带去了三件礼物而去。第一:参加了希望中学的剪彩仪式;第二:在乐安县设立了教育奖学基金;第三:与一同前来的40多人一起与当地的贫困学生结成队子,捐助他们读完小学、中学……”

“那次前往,我至今都难以忘怀,接连两天的雨水让路面泥泞不堪,第三天我们清晨8点出的门,到希望中学已经是中午了,而让我感动激动的是,在学校的操场上,黑压压地挤满了乡民们,大家在雨水里热烈欢迎,我被震住了,这股发自内心的力量究竟来源于何处呢?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剪彩仪式的时候,天空竟然奇迹般地出了太阳……”

“在那时我们身上已经没有了一分钱,我们都把口袋里的钱给了当地的乡民。临走的时候,我们的车被乡民们团团围住,一位位满怀真情的乡民手捧霉豆腐、笋干一定要送到我们手中,你要知道,此时正下了茫茫大雨啊,可他们却是那么依依不舍,这又怎让我不感动呢?”

感恩,情系你我共同的心!在曹道云真诚回报江西这块他热情挥洒汗水的红土地的时候,红土地上的乡民们也同样懂得感恩与回报!

“希望中学的校长有次打来电话说,这儿的每个人都记得你的名字,学校的碑文上刻着你的名字……”


未来,真切的寄语

“如今,虽然我做着民政工作,但是江西生活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那我了解了农村,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在那我明白了我们需要帮助的人有那么多;在那我勤奋好学,培养了自己埋头苦干的精神;在那我体会到了实干、苦干的价值,这些对我今天的工作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从心底明白,我的价值正是在于多帮助他人!”

“《桥》杂志将上海与江西,两地一线牵,通过《桥》杂志我们回顾知情们过去的蹉跎岁月;通过《桥》杂志,我们共同展望江西未来的发展。在这本充满生形的杂志中,我们看到了知情们回到红土地的深深情结,愿这用深深情结筑起的桥在今后真正成为,沪赣两地的金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