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万青受到习近平接见 | 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县慈善超市捐赠善款 | 柏万青与乔奇、江五一合影 |
看过《新老娘舅》吗?说到这档节目,很多人脑中都会马上浮现电视荧屏上那个热心爽快、思维敏捷、泼辣大方、敢怒敢言、语言犀利的“老娘舅”的形象——柏万青!
为老百姓忙得不可开交
如今年迈六旬的柏万青是上海滩最有名的、上海老百姓非常熟悉和喜欢的、经常在上海娱乐频道《新老娘舅》节目中专门为普通老百姓排忧解难、调解纠纷的“老娘舅”!而在生活中她也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最忙碌的社区工作者。2009年2月12日中午1点半,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门庭若市,不是有记者来采访她,就是有很多人来问她一些“凡人琐事”,又或者是一批批的人要等着她去开会,就连她的办公电话也是接二连三地闹个不停,忙得她不可开交。只见她两只耳朵听两部电话,左耳听手机,右耳听座机,还要翻记录,查资料,忙得不亦乐乎。这是记者在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所看到的柏万青工作的情景。据工作室的志愿者说:“柏老师每天都是这么忙的,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个电话找她,电话最多的一天有70多个呢!”
深深种下了老百姓情结
这位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调解员——柏万青,她1949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工人助理工程师家庭,曾是上海市延安中学68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随着“再教育”的一声令下,她来到了江西省抚州地区黎川县插队落户。插队期间,她和当地农民感情很好,和他们打成一片。在繁重的劳动和艰苦的生活磨练下,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插队的第二年,由于表现出色,很快就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员。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先后担任县乡有关部门的领导,1989年担任了资溪县副县长,担任县级领导工作以后,她仍然紧密联系农村基层,不脱离农民群众,为农民分忧解难,既锻炼了自己,又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爱戴,为当地的建设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做出了一位上海知识青年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从那时候起,她就深深地爱上了基层工作,和普通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就爱和老百姓打交道,关心爱护老百姓,学习老百姓身上的优秀品质,发挥他们每个人身上的潜能。”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老百姓情结便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中。
曾经是乡村的知青小娘舅
柏万青在插队的时候,为当地老百姓做的好事是数不胜数的,有在他们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为抢救百姓生命奔波劳碌的好事;有在他们贫穷困苦时动员大家捐钱捐物的好事;有修建工程设施改变农业落后面貌的好事;有组织他们搞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增进百姓感情的好事……特别是她做知青小娘舅时为百姓做的好事。当时,她所在的知青队共有十四名知青,因她年龄最大又是高中生,其中12名是清一色的男生,且都是初中生,她便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大姐”。1970年她开始担任了大队妇女主任,经常要为农民解决家庭纠纷、族里矛盾,身价自然比一般知青高,当地农民有事找她,知青队里有事也找她。
1971年的秋天,因一李姓农民对知青小孙出言不逊,激怒了小孙。交手后,李姓农民一下子被打倒在地。那天李的父亲见儿子挨打,叫嚷着要上海知青赔偿。晚上,自知闯祸的小孙惊慌地跑到柏万青住处,向她叙说了事由经过。柏万青了解这件事之后,叫小孙按当地的风俗买好红枣、红糖,陪同他一起来到李家,一来上门赔礼道歉,二来查询伤情。李只是受了点皮肉之苦,并未伤筋骨,可是他们父子俩开出的赔偿清单却让人吓一跳,什么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等一大串。小孙却只答应支付医药费,双方谈不拢。李的父亲天天大吵大闹,坚持要小孙大额赔偿。当时,小孙家境困难,过高的费用是他无法承受的。但如何来安抚住李姓农民,使双方和解呢?柏万青来了个“分头击破”。她对李姓农民的爸爸说明了小孙的经济状况,让他丢弃过高的期望值,同时针对其散布的一些过头言论,点了一句:“不要再吵了,你说人家怎么怎么样,当心人家以牙还牙,也给你扣上什么‘破坏知青下乡’的帽子呀。”柏万青这样话语一出击,使他不再狮子大开口,转而接受调解。随即她来到小孙住处,让他再去李家赔礼,并带李姓农民去医院看伤。开始倔强的小孙认为已经上门道过歉了,再去“没面子”。柏万青苦口婆心,晓以利害,终于做通他的思想工作。小孙再次上门后,李家为他的诚心所动,连医药费都不要了。一场风波,就此平息。还有一次,知青小陶在河边捡鹅卵石练投弹,一不小心将农民老张的草鸭打死了。柏万青陪着小陶来到老张家,主动协商赔偿条件。可是老张的妻子态度生硬,提出的赔偿条件简直离奇:“打死的草鸭是只母鸭,母鸭会生蛋,蛋能孵小鸭……这所有的损失你都要赔给我!”后来还是柏万青逮准时机,等她火气消了之后,再陪着小陶上门赔礼,她替小陶向张家说了不少道歉的客气话,态度也非常真诚。那天老张的妻子果真态度好了很多,接受了小陶的道歉和赔偿。
知青惹的麻烦事儿多着呢,但作为“大姐”的她,在批评教育“弟弟们”的同时,也给了“弟弟们”很多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不管是对当地农民,还是对知青朋友,柏万青始终是一副热心肠,成为他们足以信任、足以交心的朋友,她心中的老百姓情结也就与日俱深了!
返沪做起市民老娘舅
1996年,柏万青回到了阔别了27年的上海。依然是老百姓情结,让她在今后的道路上,仍和老百姓一路奋进,一路开怀,一路欢笑。在静安寺街道先后担任了宣传统战科科长、文明办副主任,副处级组织员。多年来,她积极当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参谋,为街道党建、社区、老年人工作等出谋划策,在普通烦琐的工作岗位上,闯出新路子,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8年初经静安区司法局推荐担任了上海电视台新娱乐栏目新开辟的“新老娘舅”节目中的老娘舅。她在人民调解战线上积极开展义务调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迷茫者释疑解惑、为弱势群体声张正义,受到了上海市广大民众的极大欢迎和爱戴!
调解员是她从事的群众工作中最难、最烦、也是最累的工作。在她从事调解的当事人中不乏弱势和贫困人群,有因历史遗留问题引起的遗产分割,房屋纠纷;有因一言不和而发生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有因道德缺失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侵权事例;更有一部分因心理障碍所至的精神疾病。尽管她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对每一位求助者她都能有求必应、热忱相待,以身说法,以情动人。如果面对的当事人是知青,她就毫不讳言地回顾自己做知青岁月,以呼唤社会对知青的关爱;说到动情处,还不禁潸然泪下!
有一期节目,当事人张志远与妻子都是上海知青,在江西一所中学当老师。3年前,当地举办联考,张志远冒着大雪奔波在9个中学,积劳成疾。回上海后,糖尿病致使他一只眼睛看不清,每个月的药费就要6000多元。因此,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了,不能拖累大家,想自杀。为了防备他自杀,妻子女儿先后辞了工作。万般无奈时,在别人的建议下,妻子打电话给“新老娘舅”节目组,希望老娘舅劝劝他。“新老娘舅”为这对夫妻制作了一档《老师,你别走》的节目,当时为这个节目做调解的就是柏万青。在节目现场,张志远说,他不想拖累别人,他爱上海,更爱江西,他在那里奋斗了30多年。他说:“我走后,希望爱人回到江西教书,那里需要她。我走后,希望把我的骨灰送到江西去。那里有我的同事,有我的学生。清明时节,满山的映山红开了,他们会采一束放在我的坟上,我会安宁的……”张志远情真意切,柏万青苦口婆心,说出她自己曾是一名江西插队知青,在第二故乡江西的红土地上生活工作了二十七年艰辛的知青生活,伤感难以自制,辛酸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溢出了眼眶。现场观众和工作人员都被感动得热泪涟涟。2008年教师节这一天,这档节目播出了,观众看得更是热泪盈眶,纷纷给节目组和张老师来电来信,劝阻张老师,并且要求捐款捐物。张老师最终打消了自杀念头。
由于柏万青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她长期所担任的领导工作,以及长期和普通百姓的接触,决定了她了解各色人等的心理活动,百姓的需求想法。所以她在节目中从当事各方角度出发,为他(她)们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切中问题矛盾要害,言辞中常有灵光闪现。思路清晰,是非分明,说话很有力度,刚柔相济,一针见血,提出良方,公平公正,最终被双方所接受。调解成功率高,让人信服,是名副其实的老娘舅。大家都非常喜欢有柏万青出场的《新老娘舅》节目,喜欢她的主持风格,她的坦诚态度使当事人产生了一种亲切感,也拉近了观众与她的距离,她的调解让人回味,更让人受启发。现在老娘舅节目成了居民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上午看完老娘舅节目后集中讨论已成为不少小区居民的活动内容,居民们把从老娘舅节目中学到调解方式用到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学当老娘舅,老娘舅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老娘舅正在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心系故乡,为故乡发展无私奉献
柏万青虽然回到了上海,但27年的下乡情感她却从来没有因离开而淡忘,她说,这种感情深刻在心里一辈子也不会忘。她经常感慨,下乡27年,是抚州父老乡亲和各级党组织把她这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城市姑娘锻炼成党的干部,尽管经历过着那么多的辛劳、磨难,受到过那么多的挫折、失败,但她更多的是得到。也许正因为是这段过去未曾有过,今后也不可能再有的经历让她的老百姓情结伴随着她的人生发光,发热。
回到上海的她仍然利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社会关系为抚州的经济奔走呼吁,为希望工程牵线搭桥。凡是来自抚州的求助她总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看病的、求学的、来上海办企业注册的、考察学习的,甚至法律求援的,她从不嫌烦。有一次,黎川中田乡一位农村女子不幸患了白血病,到上海向柏万青求助,柏万青不仅自己给她物质和资金的帮助,同时也为她联系并动员相关的人为她筹款,其中一位曾经在江西瑞金工作过三个月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求助热线的记者,就凭她这三个月的江西感情,破例为这位女子申请了2000元的救助费。柏万青怀念故乡、回报故乡的心情时时在她心里涌动着,她联系上海留日博士生、上海儿童医院为江西老区开展医疗服务,动员日本友好人士援助江西抚州的希望工程,促成他们与资溪县近百名贫困儿童结成助学对子……三十年过去了,在上海举行的江西抚州地区知青联谊会上,她表达了对江西的无限思念,也提出了要通过网络更好地了解江西的希望。她说,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上海和抚州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架起沟通的桥梁。
柏万青在江西抚州整整工作了27年,可以说她的整个青春年华是在那里度过的,她对抚州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直到现在,她家里的来客主要还是以抚州老表为主,她与丈夫跟外界的聚会也是以抚州的插兄插妹为伴。在柏万青文集里,我们从她的《我欠老表一顿饭》、《红土地上不了情》等文章里,就能深深感地受到她对江西那份赤诚热烈的爱,并且深深明白了她今天的老百姓情结为何还如此深固!
柏万青个人小档案:
柏万青,1949年11月出生。上海延安中学68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上山下乡到江西,曾任资溪县副县长。1996年回上海任静安寺街道宣统科科长、文明办副主任,副处级组织员,党建办主任。现任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主任。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新老娘舅》节目明星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