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肖主任,您多次参加促进会年会,您是江西人?还是曾经在江西插队或工作过的上海人?
肖 林: 我原籍是江西吉安万安县,我从小在江西长大,在江西读书至高中,然后在东北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曾回到江西南昌钢铁厂工作过三年,后来考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博士,之后就一直在上海了。
《桥》: 您在上海从事了多少年政府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在感受上海经济腾飞的同时,对家乡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慨?
肖 林: 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有十多年了吧,亲眼目睹了上海从“九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经济的腾飞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发展变化,如今上海成为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为这个城市感到自豪的。当然,我也时常想念江西。江西发展变化也很大,但是由于城市根基不一样,经济基础不一样,发展的情况也不一样,江西相对于上海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这些年我也比较关注江西经济的发展,也曾参加过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的年会活动,见到一些江西人或者是曾经到江西插队过的“老乡”我都感到很亲切,和他们聊到江西话题很开心。
《桥》: 您目诸了上海从“九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的发展变化,今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谈谈这次上海“十二五”的亮点在哪里吗?也就是说,较之以往,这次规划有哪些不同?
肖 林: “九五”强调两个根本性转变,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强调综合竞争力提升;“十一五”强调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今年的“十二五”则强调转型和创新。上海“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率先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上海“十二五”的主要任务也很夺人眼球:在经济建设上,要迈向“四个中心”;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在社会建设上,要创造安居乐业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在改革开放上,要建设创新开放的新浦东,争当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形成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此次规划在战略性、导向性更强,凸显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绿色经济、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并用以引导转型。
《桥》: 从您的角度,能否谈谈上海和江西在“十二五”期间有哪些合作的机会?比如说哪些东西是沪赣可以共享或相互借鉴的?
肖 林: 从两地发展的趋势来看,我觉得沪赣合作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第一,上海“十二五”强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海今后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力度相当大。很多制造业企业面临转型,比如电子、钢铁、化工、零配件等行业都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些行业当中必定有一部分企业需要向外地转移出去,这就可以给江西创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了。
第二,上海很多工业园区面临转型,他们以后的主要方向是成为研发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园区,因此他们会把原有的制造功能转移到其它地方,主要是江苏和浙江及中部的一些城市,当然也包括江西。
第三,上海最近几年有许多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对外投资较多,投资规模大,每年投资额都基本超100亿元,他们主要是向中西部投资,这也是江西应该看好的。
江西覆地广,资源多,比如历史文化、旅游、矿产等方面的资源丰富,而且劳动力成本低,素质也不错,这些优势都非常有利于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第四,在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江西与上海的合作空间也很广阔。上海资本多,科研发达,教育、医疗设施条件也都很先进,这些资源都可以跟江西共享的,比如可以联合办医、办校等,这些机会很多。上海先进的理念江西也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第五,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虽然江西不在长三角范畴,但它的地理位置相当独特,它正处于泛珠三角和泛长三角的交叠处,可以同时接受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发达区域的经济辐射。
第六,江西老区历史渊源深,文化浓厚,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与上海联合共建一些长效共赢的机制。比如说,江西的井冈山、庐山、三清山、婺源、鄱阳湖,还有赣南红色、绿色旅游等等,这些旅游资源,包括生态资源都是能好好挖掘和利用起来的,然后跟上海这边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把它宣传、利用得更好?据悉这方面,施德容会长正在以崇义阳岭风景区为试点组织探索。还比如说长三角无障碍区旅游圈能不能扩展到江西?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人物背景:
肖林,1965年12月生,原籍为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及上海市经00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等。曾于2003-2004年间在国务院研究室作为起草组成员,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文件起草。
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与资产管理、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战略管理。
主持了数十项国家和上海市重大研究课题,并有多项重大课题获省部级以上研究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融资管理与风险价值》、《金融贸易全球化战略协同》、《利率期限结构与固定收益证券定价》、《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战略》、《政府经济学:透视“有形之手”的边界》、《中国都市圈服务经济与全球化竞争战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