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用爱心温暖病人;她是一名科室干部,细致体贴,用付出感染职工。传承中医药丰厚底蕴,探索中西医结合新境,王晓素在其多年的从医过程中,用仁术照亮生命曙光,用仁心传递健康希望。
1984年,祖籍赣州,生于浙江,长在益阳的王晓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时,她就表现出了对中西医结合的极大兴趣,课堂上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儒雅的医者风度,更坚定了她走医学道路的决心。在此期间,王晓素的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全班第一。1989年大学毕业后,王晓素进入益阳的一家基层医院,正式成为一名内科住院医生。两年的基层医院锻炼,不仅为王晓素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基础,更让她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白天坚持工作,晚上挑灯自学,1991年,王晓素凭借着对医学的热爱和自身的勤奋顺利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硕士学位,师从刘成、刘平教授。1994年毕业后在岳阳医院消化科工作至今近20年,期间,王晓素曾师从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张绚邦教授,上海市名老中医姚玉兰教授和顾丕荣主任。从老一辈的学者身上,她不仅学到了更为精湛的医术,更继承了前辈们挚爱医学、心怀众生的医德风范。
与医结缘三十载,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王晓素悟出了从业的道理:医生不但是一个终生学习医学医术的职业,而且还要终生学习如何待人、如何做人。“无论在哪个时代,医德和医术都是医生的生存之本和学术之源。诸多千古名医载誉杏林,并不只是由于他们医术高超,还与他们博爱苍生的人格分不开。”事实上,从医多年,王晓素也一直把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恢复健康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责任。不管多晚,她都会坚持到诊治完最后一个患者;不管多累,她也从不肯敷衍任何一个满怀期待的病人。她那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印在了每一个病人、每一位家属的心里。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医疗前线,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排除忧虑和痛苦,平均每年超过6000例的诊断病例,在王晓素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一名医者的奉献和责任。
无论是在医院做科室管理者,还是做学科带头人,王晓素始终都没有改变对中医丰厚底蕴的探索和对西医前沿医术的钻研。紧密结合实际,搞好临床科研,除了治病济人,王晓素在科研和授业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曾先后主持多项上海市、局级科研项目,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感染着后辈对医学的矢志不渝和不断进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编多部医学专著。岳阳医院消化科也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医重点专病专科、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病专科建设单位。
医者仁心济苍生,在医院内外,王晓素都不曾忘记为社会、为他人尽一份爱的责任。2012年,她跟随上海曙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的脚步,来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生命曙光,健康希望”西部义诊活动,并被评为此次公益活动的优秀志愿者。虽已来沪多年,她对江西故土的炽热真情从未削减,就在不久前,她还在为促进岳阳医院和南昌中医院的合作交流积极奔走。采访行将结束,王晓素向《桥》刊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希望和所有在沪的江西籍医疗工作者一起,在沪赣之间架起一座医学桥梁,推动家乡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虽然我能力绵薄,但定当尽心尽力。”
个人小档案:
王晓素,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岳阳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消化研究室主任。目前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