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访上海市闵行区政协副主席 邹蜜蜂

在11月底的宜丰联谊会成立大会上,我们有幸与邹蜜蜂相识。亲切、随和、知性,是她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身在上海,情牵家乡,作为一名从宜丰走到上海的江西老乡,她欣然接受了《桥》刊的采访。

来源:2013年第一期《桥》刊  作者:胡 彬   设计制作:小凤

成果在上海,功劳记家乡

作为上海人才引进的成功典范,邹蜜蜂于1988年以编剧的身份从江西宜春来到了上海。在此之前,她自1985年起在上海戏剧学院完成了三年的专业进修。融合传统沪剧和江西采茶戏戏剧精华,综合花轿舞、花篮舞、荡湖船舞等诸多艺术元素,邹蜜蜂开创了一种真正让上海观众喜闻乐见的全新戏剧类型——沪语歌舞剧。其代表作《花农嫁女》、《河畔飘香》、《花开灿烂》等,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情节构思,接连斩获第十一、十四和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她创作的戏剧、小品、歌舞剧在省市以上获奖多达20余部。

面对如此斐然的艺术成绩,邹蜜蜂一语道出了其成功的秘诀:“我的创作灵魂根植于江西,家乡的泥土赋予了我创作的灵感。”邹蜜蜂介绍说,赣南采茶戏内容紧贴劳动群众生活,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乡土气息浓郁,极具表现力和生命力。在保留传统戏剧精华的基础上,将赣南采茶戏的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融入本地沪剧,没想到这种老戏新作的艺术常识却获得了上海市民的如此喜爱。”

身行万里远,根系故乡情/p>

从1988年来沪工作至今,邹蜜蜂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先后历任上海县文化馆编剧、闵行区妇联副主席、颛桥镇副镇长、闵行区政协常委、副主席等职务,而在她的带领和努力下,颛桥镇文化馆顺利提升为上海市一级文化馆,颛桥镇也被市文广局评定为上海民俗文化活动特色区域。恰如《花农嫁女》中女主人公凤娟所唱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才艳”。邹蜜蜂一直在用自身的行动默默提升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艺术品位。

作为一名江西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邹蜜蜂内心深处始终深深牵挂着从小哺育和培养她的那一片故土。她在上海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一直用实际行动回报着家乡的无尽恩情。“作为一名在外工作的宜丰人,为家乡的发展出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其担任颛桥镇副镇长期间,面对来此挂职的江西干部,邹蜜蜂尽其所能,给予了家乡老俵最细致的关怀和帮助;在了解到家乡学子需要教育帮扶时,她利用自身资源积极联系上海市闵行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及时为宜丰县固江中学送去了修建图书馆的资金;在其得知因虹桥枢纽修建,部分企业将跨地搬迁时,邹蜜蜂第一时间将搬迁企业的名单送到了家乡领导的手中;目前,尽管已经退居二线,但邹蜜蜂仍不忘发挥余热,为江西在沪的老俵的就医及子女入学等困难积极奔走。

“能力所及,义不容辞”,这就是邹蜜蜂对故乡感情的真实浓缩。